2021年10月26日,中科院特聘研究员宋志棠,受邀在中科大高新区GT-B111教室为学校师生作了题为“相变存储器”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属于研究生高水平学术前沿讲座,由微电子学院康一老师主持。讲座正式开始于上午10点,首先康一老师对宋志棠研究员做了简短的介绍:宋志棠研究员中科院特聘研究员,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一)、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工博会创新银奖;相变存储器(PCM)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4个973、3个02专项等重大项目,搭建12英寸PCM专用平台(1.6亿元),具备Gb级开发能力,研制出我国第一款PCM芯片(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并实现量产,创立八面体基元与三维限定相变理论(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组建新安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新储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实现PCM芯片、电子级SiO2磨料与IC抛光液成果转化。在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PCRAM方面发表的论文数量国际排名第一,被引用5470余次,H因子为30;出版相变存储器专著两部;申请发明专利381项,数量国内第一。
康一老师介绍完毕后,参会师生对宋志棠研究员的个人履历及研究方向有了基本的认识,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宋志棠研究员开始了报告。报告介绍了相变存储器(PCM)是当今国际最先进的存储器,正在商业化的高速发展阶段,从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与信息安全为出发点,3D PCM最有开发价值,通过自主材料、结构、电路,以此解决我国大容量信息技术需求与信息安全;嵌入式PCM通过近20年的基础与工程化的积累,加强与消费性电子产品客户合作,解决我国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可发挥主要作用;人工智能芯片国际前沿,在稳定相变材料与器件结构取得突破,实现PCM稳定多阻态与试验芯片;总之,原创性研究、芯片开发与应用方案强强联合,应大力推进。
报告结束后,在座师生积极与宋志棠研究员交流讨论,现场氛围非常活跃。同学们主要针对相变存储器的技术瓶颈和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宋志棠研究员也耐心地阐释了自己对所提问题的见解与研究方法。讨论过程详细且充分,对师生们的学术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刻的指导意义,同时为本次高水平学术报告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结语:研究生高水平学术前沿讲座将不定期举行,请广大感兴趣的本科生、研究生密切关注研究生信息平台发布的学术报告信息,珍惜机会,积极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