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初夏的微光穿透薄雾,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试验田垄上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劳动者”——微电子学院2024级本科班团支部的同学们在此开展“劳动实践育‘芯’苗、田间课堂促成长”主题团日活动。通过将农耕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同学们在田间地头里增进劳动观念,在知行合一中践行劳动精神。
田间课堂: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活动伊始,农业技术员以现场展示的马铃薯植株和土壤剖面图为教具,向同学们系统讲解了马铃薯根茎膨大机理及“深沟高垄”种植的科学原理。互动环节中,学生们踊跃回答了马铃薯基本知识,现场氛围轻松热烈。
躬耕力行:汗水浇灌劳动成果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分组协作、挥动铁锹、翻土掘根,有条不紊地完成马铃薯采收任务。尽管雨后土壤板结、操作难度加大,但同学们分工协作——有人专注挖掘,有人负责清理根茎,有人接力搬运。两小时后,两块试验田共收获五筐马铃薯,总重达110斤,其中最大单颗重达1.8斤。尽管汗透衣衫,但亲手捧起沉甸甸的“战利品”时,丰收的喜悦让每位同学的笑容格外灿烂。
深耕厚植:劳动教育润心无声
采收结束后,同学们主动协助工作人员翻整土地。湿润的泥土黏结成块,锄头挥动间需格外用力。一名同学感慨:“平日里只知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今日方懂‘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劳动间隙,支部的同学们分享了今天的劳动感悟。大家纷纷表示,农耕实践不仅锻炼了大家的动手能力,更深刻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朴素哲理。
以劳塑人:在田野中播种成长
活动尾声,全体成员在劳育基地正门合影留念。从实验室到农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躬行,这场别开生面的团日活动让学生们走出课堂,在与土地的亲密接触中领悟劳动的价值。团支部书记总结道:“科技与农业并非割裂,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与脚踏实地的劳动品质相辅相成。期待同学们将今日收获融入未来的学习科研,以‘不怕苦、能吃苦’的劲头勇攀科学高峰。”
从教室课堂到田间地头,从知识学习到躬耕农作,这场别开生面的团日活动给了同学们一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展望未来,微电子学院将以更高的标准和更实的举措持续践行“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芯”人。
(微电子学院2024级本科班团支部,撰稿人:臧金泽)